日本米糠油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八大公害事件”之一,1968年3月发生在日本北九州市、爱知县一带。 1968年3月,在日本的九州、中国、四国等地有几十万只鸡突然死亡(所以该污染事件也称作“火鸡事件”)主要症状是张嘴喘,头和腹部肿胀,而后死亡。经检验,发现鸡饲料中有毒,但没弄清楚毒的来源,也没有追究。 1968年6月至10月,日本福岛县先后有4家13人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到九州大学附属医院求诊,患者表现为痤疮样皮疹伴有指甲发黑、皮肤色素沉着,眼结膜充血、眼脂过多等,疑是氯痤疮。由家庭多发性和食用油使用情况,怀疑与米糠油有关。 九州大学医学部、药学部和县卫生部组成研究组,有农学部、工学部、生产技术研究部及久留米大学公共卫生学专家参加,分为临床、流行病学和分析组开展调研。临床组在3个多月内确诊325名患者(112家),平均每户2.9个患者,证实本病有明显家庭集中性。以后全国各地逐年增多(以福岗、长崎两县最多)。到1978年12月,日本有28个县正式承认1,684名患者(包括东京都、京都郡和大阪府),到1977年已死亡30余人。 事件发生之后,日本卫生部门不得不成立专门部门??“特别研究班”。经解剖分析,在死者尸体五脏中和患者的皮下脂肪中都发现多氯联苯(PCBs)。流行病学组调查患者的发病时间、年龄、性别及地理分布特征,对患者共同食用的食油进行了追踪调查,发现所有患者使用的食用米糠油均系Kamei仓库公司制油部2月5日至6日出厂的产品,而在食用该产品的266人中有170人患病,于是分析组不到一个月就阐明了米糠油中的病因物质是PCBs。在患者的分泌物、指甲、毛发及皮下脂肪等样品中都发现PCBs,证实了PCBs来自用作热载体的KC-400。 经跟踪调查,发现九州大牟田市一家粮食加工公司食用油工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为了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在脱臭过程中使用PCBs液体作导热油。因生产管理不善,使PCBs混进米糠油中。于是,随着这种有毒的米糠油销售各地,造成人的中毒生病或死亡。生产米糠油的副产品??黑油作家禽饲料售出,也使大量家禽死亡。 在米糠油事件调查中,采用了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法中的病例对照调查法,即随机选出与米?酚褪录?芎φ咝员稹⒛炅涮跫?恢隆⒆≡谕?Φ奈椿疾≌咦魑?哉兆椋?曰颊咦楹投哉兆槭秤糜椭?那榭鼋?辛说鞑椋?秤茫快然黄油、人造黄油、猪油的患病家庭和对照组家庭的百分比没有差别??秤貌俗延突蚱渌?秤糜偷亩哉兆楸然颊咦槎啵?秤妹卓酚偷幕颊咦樵虮榷哉兆槎嗟枚唷Mü?肪沉餍胁⊙У幕毓诵缘鞑椋?沼诓槊髟诿卓酚蜕???讨械?CBs污染是米糠油事件发病的主因。 早在1966年,美国就受到PCBs的污染,在一些报刊上展开议论,并有人警告说,这种污染已扩及到人们吃用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没有引起日本当局和食品工业企业的重视,而且还认为PCBs对日本来说没有构成威胁。令人悲哀的是只经过两年,PCBs中毒就使日本遭遇到一场新的灾难,所以日本的米糠油事件又称“多氯联苯污染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