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栏目导航 > POPs课堂
连载《教你认识POPs》(第4期)--“米糠油事件”悲剧重演-台湾油症事件
时间:2006.09.04      来源:

   

“米糠油事件”悲剧重演--台湾油症事件

    1979年,我国台湾省彰化县鹿港、福兴、秀水、埔盐等乡镇附近的居民突然罹患前所未见的皮肤病,病症有眼皮肿、手脚指甲发黑、身上有黑色皮疹。由于患者的人数高达数千人,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据统计,这次事件共造成近2,000人中毒,53人死亡。经过追踪调查,患者中毒的途径系来自日常食用的米糠油,证实这是 与1968年日本米糠油事件时隔11年后的悲剧重演,被称为“台湾油症事件”。
    据调查,彰化县溪湖镇一家名为“彰化油脂企业公司”的食用油厂在生产米糠油时,使用了日本的多氯联苯(PCBs)来对米糠油进行脱色和脱味。由于管理不善、管道渗漏,使PCBs渗入米糠油中,并受热后生成了多氯代二苯并呋喃(PCDFs)和其他氯化物,从而导致食用者中毒甚至死亡。检测表明,受污染米糠油中PCBs含量为53~99 ppm,该厂脱臭器下水道土壤中PCBs含量高达1,147.2 ppm。
    据当地卫生局保健课说,在此事件中的中毒人员的症状有:面部、颈部或是身体出现疙瘩,或类似青春痘的皮肤病,也会头晕目眩、手脚疼痛、四肢无力、水肿,或指甲、眼白、齿龈、嘴唇、皮肤等处的黑色素沉着。PCBs甚至能够融入细胞DNA中,使遗传因子紊乱。美国新生儿缺陷基金会指出,PCBs若由孕妇吸收,可透过胎盘,或乳汁导致早期流产、畸胎、婴儿中毒。一些受到影响的胎儿出生时,全身黏膜黑色素沉着,发育较慢,很像一瓶可口可乐,被民间俗称为“可乐儿”,这样的后遗症还包括婴儿体重过轻,眼球突出,肝脾肿大,脚跟突出,皮肤脱落,免疫功能低下等畸型表现。
    跟踪研究还发现:油症地区受产前暴露的男性青年中,精子形态异常的数量增加、活动度下降。20岁前受暴露的男性所生子女中男女比例下降。另据台湾省媒体2004年9月的报道,彰化县卫生局做血液筛检时,已经发现了第三代油症患者。同样,苗栗县有55名油症患者,多住在南庄乡和苗栗市,也是在母亲怀孕时通过母体传播而得到PCBs,或出生后喝母乳而摄入PCBs,从而呈现出皮肤略黑、发育迟缓的“可乐儿”症状。

 

---摘编自《POPs知识100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POPs信箱:pops@mepfeco.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后英房胡同5号 100035
Copyright © 2004-2021, 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中绿实业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30912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51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