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盟新玩具安全指令》等法规加严的催化下,玩具管控措施频频发力,玩具输欧面临多重障碍,通报召回形势也日益严峻。近期,欧盟密集召回中国产塑料小熊玩偶、化妆舞会套装、软塑料婴儿娃娃套件、儿童手镯、塑料浴室玩具等共7款产品,召回原因无一例外均含有超标短链氯化石蜡(SCCP)物质,“短链”问题成玩具出口重大“杀手”。
短链氯化石蜡具有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毒性,主要用作纺织服装、橡胶和塑胶的阻燃剂;皮革处理剂;油漆和其他涂料的塑化剂;以及金属加工油的添加剂。摄入过量短链氯化石蜡会引起肾脏、肝脏和大脑中毒,损害健康和诱发癌症。
短链氯化石蜡在2009年已经被欧盟列入《化学品注册、评估、许可和限制》法规(REACH)的高关注物质清单。根据欧盟这一法规的要求,若某物品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大于0.1%,就必须向采购商和消费者公示。
2012年,短链氯化石蜡被加入到欧盟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法规 No. 850/2004的禁用物质列表中,规定它在任何物品中的含量不得超过1%,自 2013年1月11日起,所有物品全面禁用短链氯化石蜡。
由于玩具中的化学物质极易通过儿童的吮吸和咀嚼行为而释出,因而具有极高的潜在风险。然而我国玩具中短链氯化石蜡含量超标问题屡遭诟病,仍没有引起业内足够的重视。检验检疫专家指出,广大企业应尽快将攻克短链氯化石蜡难题摆上日程。一方面应树立绿色环保循环经济意识,优化生产装配工艺管理流程,借助相关检测设备,克服技术障碍,积极实行玩具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另一方面应对上游原材料的质量严格把关,切实掌握各类化学助剂的来源和成分并合理科学选用,寻找开发无害于儿童健康的新型环保替代物,严防出口玩具因短链氯化石蜡问题而被召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