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展示我国《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和《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两个领域的履约进展和成果,扩大我对外影响,积极寻求履约国际合作的机会,特别是与非洲发展中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社会的广泛参与,利用2007年12月3-7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UNIDO)第十二届大会于在UNIDO总部维也纳召开的机会,中国代表团在会间举办主题为“中国履行多边环境协议行动进展”的展览和专题旁会。出席大会的塞拉利昂总统ERNEST BAI KOROMA先生和几内亚总理LANSANA KOUYATE,在UNIDO总干事坎德赫?云盖拉(Kandeh Kolleh YUMKELLA)先生和我国商务部副部长易小准的陪同下,为展区剪彩。UNIDO总干事坎德赫?云盖拉(Kandeh Kolleh YUMKELLA)和易小准副部长出席了专题旁会并致词。
在致辞中,易小准副部长呼吁各友好国家、国际组织、多边和双边机构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将世界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分享,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进一步推动中国履约进展。同时,中国也将与工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加强合作,并结合自身实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南南合作,特别是根据中非论坛所取得的共识逐步扩大对非洲的援助规模,优先开展环境和公益事业的合作,继续加大人员培训、技术转让的力度。
来自全球170多个国家的代表参观了展览并参加了旁会,并对中国在履行多边环境协议方面取得的进展表示赞赏。
通过此次展览和旁会,中国政府不仅进一步宣传了我国履行 POPs公约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进展,并再次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政府愿意一如既往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与国际社会协调合作,积极推进中国的履约进程,推进履约《国家实施计划》的落实和第二阶段HCFC的淘汰活动,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和双边多边经贸合作。
会间,国家环保总局和与UNIDO还就即将启动的《中国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长期能力建设》和《中国医疗废物可持续管理》两个合作项目的准备工作进行了探讨。
背景
一、《斯德哥尔摩公约》
此次会议是继今年7月3日在中国国内召开的《中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简称《国家实施计划》)启动会后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第一次走出国门宣传我国的《国家实施计划》的具体目标、行动计划以及履约进展,中国政府再次向国际社会郑重承诺,中国将全面履行公约规定的各项义务。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同时作为POPs问题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POPs履约行动面临着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资金需求大、前期基础弱等众多困难和挑战,要彻底解决POPs问题任重而道远,但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将认真履行公约中规定的各项任务。在当前中国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积极推进POPs履约工作对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生态文明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通过履行国家环境公约,将有助于促进中国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促进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双边多边经贸合作,促进与各发达国家和广泛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共享。同时中国的实践,将为回答“发展中国家如何履行《斯德哥尔摩公约》”的问题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关于消耗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议定书》签订二十年来,全球已成功地削减了95%的消耗臭氧层物质,极大促进了臭氧层的保护与恢复,《议定书》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国际环境公约之一。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耗臭氧层物质生产国和消费国之一,中国自1991年签署加入《议定书》以来,成立了由国家环保总局任组长单位,18个部委构成的中国国家保护臭氧层领导小组,并通过不断加强国际合作、机构建设、部门协调、政策法规制定、项目实施、宣传培训以及监督执法,淘汰了共约11万多(ODP)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生产和10万多(ODP)吨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消费,约占整个发展中国家淘汰量的50%。2007年7月1日,中国比《议定书》规定的时间提前二年半淘汰了最主要的两种消耗臭氧层物质?全氯氟烃和哈龙,标志着中国履行《议定书》取得了实质性的重大进展。鉴于中国政府在履行《议定书》方面做出优异成绩和突出贡献,在2007年9月16日第19次缔约方大会上,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向国家环保总局颁发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实施奖”。
国家环保总局通过此次展览和旁会进一步宣传中国履行《议定书》的进展,并再次向国际社会承诺:中国政府愿意一如既往地承担起自身的责任和义务,与各方协调合作,积极推进第二阶段HCFC的淘汰活动,继续保护臭氧层的事业。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与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欢迎各友好国家、国际组织、多边和双边机构与中国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加大合作力度,将世界领先技术和管理经验与中国分享,并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技术和资金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不仅有利于中国环境的改善,也会惠及全球环境及双方的人民和产业。同时,中国也将在工发组织等国际机构的帮助下,结合自身实践,与广大发展中国家积极推动南南合作,特别是根据中非论坛所取得的共识逐步扩大对非洲的援助规模,优先开展环境和公益事业的合作,继续加大人员培训、技术转让的力度。
让我们铭记胡锦涛总书记在一个多月前胜利闭幕的十七大报告中所说的,我们将继续加强同广大 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继续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