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修复流程>风险评估>暴露评估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修复流程

暴露评估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字体:

  2.3暴露评估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暴露评估的主要内容为:

  ■暴露情景分析,即明确场地内关注污染物迁移和危害敏感受体的可能性;

  ■确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物的主要暴露途径、暴露评估模型和暴露量;

  ■确定评估模型参数取值;

  ■计算敏感人群的土壤和地下水暴露量。

  2.3.1 暴露情景

  暴露情景(exposure Scenario)是指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场地污染物经由不同暴露途径迁移和到达受体人群的情况。

  2.3.2暴露途径

  ■暴露途径(exposure route)场地土壤和浅层地下水中污染物迁移到达和暴露于人体的方式,如经口摄入、皮肤接触、呼吸吸入等。

  典型的土壤暴露途径主要有 6 种:

  ■经口摄入土壤

  ■皮肤接触土壤

  ■吸入土壤颗粒物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表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下层土壤的气态污染物

  典型的地下水暴露途径主要包括:

  ■吸入室外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吸入室内空气中来自地下水的气态污染物

  ■饮用地下水

典型暴露途径示意图如图。

污染场地典型暴露途径示意图

  2.3.3暴露评估

  是指测定、估算或预测人体(或其他生物)在特定环境下暴露于某种化学物质的剂量、频率、持续时间和途径等。

  土壤和地下水中的污染物通过一定的迁移路径到达受体。污染物迁移路径示意图如图。

污染物迁移路径示意图

  污染物在不同环境 介质之间的迁移模型

  1)污染物在土壤-地下水介质中的迁移

  经过雨水的淋滤,污染物从土壤释放,经过包气带不断渗入迁移至地下水,进入地下水后在混合区形成溶解羽,并可随地下水流水平迁移。该模型的前提是基于无限源,即土壤中的污染物浓度保持恒定,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污染物在淋滤过程中无生物降解或其他机的损失。模型示意图如图。

污染物土壤—地下水迁移模型

  2)污染物在土壤-室外空气中的迁移模型

  针对挥发性有机物和某些具有挥发性的重金属,考虑的大气污染物来源是土壤介质中污染物的挥发,并在大气介质中的迁移,模型考虑的土壤特征参数、物质的理化参数等,采用 ASTM 模型模型的计算公式。迁移模型示意图如图。

污染物土壤-室外空气迁移模型

  3) 污染物在土壤-室内空气中的迁移模型

  模拟了污染物质从土壤经由地基裂隙进入建筑物附属空间的过程,模型的计算公式采用 ASTM推荐的方程。迁移模型示意图如图。

污染物土壤—室内空气迁移模型

  2.3.4模型参数

  暴露评估模型参数主要包括 暴露因子(链接下文)、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链接下文)和 场地的特征参数(链接下文)等。

  1)  暴露因子

  暴露因子是计算污染物进入人体暴露量的重要参数,主要包括体重、皮肤面积、平均寿命、暴露时间、土壤摄入速率、地下水摄入速率和呼吸量等。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暴露因子的取值可参考件 链接文件 4“风险评估参数推荐值”,来自《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附录 G。

  2)  污染物的理化性质参数

  化学污染物进入环境后总是通过各种环境介质或生物群落进行再分布和再分配。凡是影响环境中有害废物迁移和归宿的传输过程因素,最终必将对生物的暴露产生影响,影响化学污染物环境行为和介质间传输的重要因素有水溶性、蒸气压、亨利常数、Kow、有机碳吸附系数 Koc 和土壤—水分配系数 Kd等。溶解度(S)是影响化学物质在地表水及地下水环境中排放以及以后的迁移行为的重要因素。亨利常数(H)提供的是测定化学物质在于衡状态下在空气和水中分配程度的一种度量,亨利常数低的污染物更倾向于水相,其向大气中蒸发的速度远比具有高亨利常数值的物质要慢。水—辛醇分配系数(Kow)表示的是平衡状态下化学物质在水和辛醇之间分配和程度。有机碳分配系数(Koc)提供了在平衡条件下度量有机组分在土壤/沉积物有机碳与水体之间的分配程度的方法,Koc 值越高,化学物质同土壤或沉积物结合得越紧。土壤—水分配系数(Kd)描述化学物质在水与土壤或沉积物之间的分配,Kd 值越高,污染物的迁移性越小,化学物质与土壤的结合越紧密。常见物质的理化性质参数可参考件 链接文件 5“物质的理化性质参数”,来自《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附录 B。

  3)  场地特征参数

  ■土壤参数(土层深度、含水量、孔隙度、容重、水力传导率、pH、有机质含量)

  ■地下水参数(达西速率、水力梯度、导水率等)

  ■空气参数(混合区高度、风速、颗粒物扩散因子等)

  ■建筑物参数(高度、地基厚度、裂隙度、空气交换速率等)

  3.3.5计算暴露量

  各暴露途径下的暴露量的计算方法可参考件 链接文件 6 “暴露评估模型 ”,来自《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附录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