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修复流程>风险评估>风险表征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修复流程

风险表征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字体:

  2.5风险表征工作内容与技术要求

  风险表征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单一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的计算、所有关注污染物的致癌和非致癌风险计算、不确定性分析和风险的空间表征。风险表征得到的场地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可作为确定场地污染范围的重要依据。

  风险表征技术要求

  ■风险计算:风险表征通过计算污染物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进行。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致癌风险和危害商计算方法,可参考件 链接文件 8 “风险计算方法 ”,来自《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的附录 C。

  ■污染物检测数据的使用:应根据每个采样点样品中关注污染物的检测数据,如某一地块内关注的检测数据呈正态分布,可根据检测数据的平均值、平均值置信区间上限值或最大值计算。

  ■风险计算结果评价:风险计算结果超过可接受风险水平的采样点,其代表的场地区域应划定为污染区域。

  ■不确定性分析:污染场地风险表征存在不确定性。污染场地风险评估结果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包括:暴露情景假设、评估模型的适用性、模型参数取值等多个方面。不确定性分析的工作内容包括风险贡献率分析和参数敏感性分析。

  风险贡献率分析是指分析单一关注污染物经不同暴露途径引起致癌风险或危害商所占百分比,以及不同关注污染物致癌风险和危害指数所占百分比。参数敏感性分析是指在其余参数值均固定,选定参数取值的增大或减小,对计算得到的风险值或土壤修复限值影响程度的分析。

  参数敏感性分析:采用敏感性比例表征模型参数敏感性,即参数取值变动对模型计算风险值的影响程度。计算公式见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014-25.3)附录。参数的敏感性比例越大,表示风险变化程度越大,该参数对风险计算的影响也越大。

  需要进行敏感性分析的参数(P)应是对风险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的参数,包括人群相关参数(体重、暴露周期、暴露频率等)、与暴露途径相关的参数(每日摄入土壤量、暴露皮肤表面积、皮肤表面土壤粘附系数、每日吸入空气体积、总悬浮颗粒物含量、室内地基厚度、室内空间体积与蒸气入渗面积比等)。单一暴露途径风险贡献率超过 20%时,应进行人群相关参数和与该途径相关的参数的敏感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