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鸟携带POPs污染飞往北极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会随着风及海洋的海流传送到北极等遥远的地区,这一点已广为人知。但是2005年7月,美国著名的《科学》杂志发表了加拿大安大略省渥太华大学Jules等人题为《北极海鸟输运海洋污染物》的研究论文,首次证明北极海鸟会携带滴滴涕(DDT)、六氯苯(HCB)等POPs,从而造成当地的污染。 加拿大北极地区德方岛(Devon Island)北部的维拉角(Cape Vera)断崖高245米,当地一种北方海燕(Fulmarus glacialis)会在每年六七月飞到维拉角断崖筑巢、生蛋、孵小鸟,九十月飞离到南方如北美一带。断崖上共发现海燕筑巢近20,000个,这些海燕的排泄物会直接排入崖下的水塘。研究人员对11个不同海燕栖息情况的水塘进行了取样分析,定量测定了水塘中海藻生长、水质、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等参数,精确地描绘出了鸟类和鸟粪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结果发现,常被北方海燕栖息的水塘底泥中,滴滴涕和六氯苯等POPs的含量比邻近无鸟的湖泊高出10至60倍。研究人员推测,由于这些北方海燕在南方发达地区生活,通过生物富集在体内积累一定浓度的污染物。夏季飞回到北极后,会通过粪便的排泄将南方的滴滴涕、六氯苯等携带到从来没有使用过这些污染物的北极。 另外有其它的研究人员,如挪威学者Anita Evenset也发现迁徙性鸟类能够携带有毒物质飞至挪威北极区。上述研究表明,海鸟也是POPs等污染物迁移所不可忽视的一种重要机制。 Jules指出:尽管风及海流是污染物质流往北极的主要来源,但他的研究表明迁徙动物也可能造成某些地点污染物汇聚的浓度远高于其它地区。他认为这样的热点应该被纳入监测的工作内。同时他指出,防止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首先就要是防止这些化学物质进入环境。
-----摘编自《POPs知识100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