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POPs杀虫剂要靠IPM
IPM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中文意思是“综合害虫防治”。196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对IPM定义为:“综合害虫治理是一套害虫治理系统,这个系统考虑到害虫的种群动态及其有关环境,利用所有适当的方法与技术以尽可能互相配合的方式,来维持害虫种群引起经济为害的水平”,其要点为:害虫、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防治三者相结合;强调治本:以环境治理为主;强调有害生物种群动态;强调以“控制”为综合治理的目的,不做消灭的作用。 IPM概念强调只有在有害生物的危害会导致经济损失的前提下才进行防治,也就是说,允许作物上存在一定数量的病菌或害虫,只要它们的种群数量不足以达到经济危害水平,就不必进行防治。另外,在IPM的实践中,非常重视包括抗性品种、栽培措施、生物天敌、化学药剂在内的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尤其是利用天敌等生物控制因子来控制病虫害,对化学农药的施用采取慎重的态度。 近年来,IPM概念又被进一步拓宽和延伸。IPM不再单纯是个技术名词,而是代表生态、人力资源的系统管理。即除了“害虫”(pest)外,P又被付予了“人”(people)、“参与”(participation)、“政策”(policy)、“农药”(pesticide)、“生产”(produce)、“纯收益”(profit)等新内涵。 IPM既然是系统管理范畴,就不能就病虫论病虫、就农药论农药,应该重视农民的参与、农民素质、决策能力的提高,以及相关政策的扶持。在具体做法上,提倡健身栽培;保护天敌;坚持每周一次的田间生态调查分析,观察作物生长情况及病虫、天敌、其他昆虫种群动态;以农田生态分析结果取代传统的经验阈值;最终自我决策。其指导思想也从追求高产为主,转变为以可持续农业为宗旨,提高纯收益和合理使用有限资源、提高生产者综合素质为核心。 采用IPM来淘汰和替代POPs杀虫剂在农业生产、城市卫生等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摘编自《POPs知识100问》,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