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栏目导航 > 专题活动 > 我国成功实施含DDT三氯杀螨醇生产控制和IPM全额示范项目 > 项目介绍

有效减少滴滴涕带来的环境和健康风险

来源:    时间:2014-01-02

 

 

  2007年4月,国务院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履行<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国家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国家实施计划》,明确中国将在2009年之前努力停止一切可接受用途外的滴滴涕生产和使用。为落实《国家实施计划》中有关三氯杀螨醇用途的滴滴涕削减和淘汰任务,2009年4月,环境保护部与农业部会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启动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生产控制和综合虫害管理(IPM)技术替代全额示范项目”(以下简称“三氯杀螨醇项目”)。项目主要内容是示范和推广环境友好的IPM螨害防控技术,逐步淘汰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关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三氯杀螨醇生产设施,同时优化有限场地封闭体系三氯杀螨醇生产设施,有效降低DDT的环境排放。

    环境保护部对外合作中心(FECO)作为项目的国内执行机构,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4年来,对外合作中心认真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千方百计地调动广大农民参与项目的积极性,科学组织项目实施,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严格开展全程监督,严肃执行财务制度,项目取得积极成效,得到各方高度赞誉。在项目推动下,我国成功淘汰了用于三氯杀螨醇的滴滴涕的生产和使用,实现了淘汰首批农药类POPs的阶段性履约目标。

 

  项目成果丰硕、效果显著

  项目围绕三氯杀螨醇生命周期,从源头关闭了滴滴涕污染较重的开放式三氯杀螨醇生产线,优化了有限场地封闭式三氯杀螨醇生产工艺,支持开展了历时3年的大规模的螨害控制综合虫害防治(IPM)技术示范工程,形成了集螨害预测预报、农民田间学校和无三氯杀螨醇螨害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示范基地。通过项目实施,永久性淘汰每年2800吨滴滴涕的生产,每年减少800吨由于三氯杀螨醇农药喷洒产生的滴滴涕排放,清理超过1600吨的高浓度滴滴涕废物,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

  IPM技术的应用不仅减少了农药使用,改善了种植地的生态环境,还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升了农产品产量和品质,形成“洛川苹果“、“绿老大”无公害柑橘等一批IPM示范品牌,为果农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第一,全面关闭三氯杀螨醇非封闭生产线,清理POPs废物和污染场地,消除安全隐患。在项目推动下,我国关停了仅有的两条非封闭三氯杀螨醇生产线,全面停止了用于三氯杀螨醇生产的滴滴涕用途。支持对两个停产的三氯杀螨醇生产场地进行环境风险评估,识别历史遗留废物和污染土壤的潜在环境风险,提出了场地环境风险管理建议。2012年5月,项目支持启动了对其中高风险废弃场地上的滴滴涕废物进行清理和处置。经过各方历时5个月的努力,完成了1600余吨历史遗留的、基本处于无管理状态的高浓度滴滴涕废物的清理和处置工作,消除了这些废物对官厅水库的环境风险,保护了厂区周边群众的健康和首都人民的用水安全。

  第二,科学优化三氯杀螨醇封闭生产线生产工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实现三氯杀螨醇生产环境滴滴涕环境风险最小化。项目推动生产企业开展了三氯杀螨醇封闭生产线工艺升级改造,使生产线从工艺流程上符合公约有限场地封闭体系的要求,产品三氯杀螨醇中的滴滴涕残留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标准;项目还支持生产企业制定了正常生产、检修和应急等各种状况下滴滴涕排放最小化管理方案,并通过加强当地环保部门监管、开展第三方环境排放检测等方式,督促企业按方案要求组织生产和维修,确保生产过程中滴滴涕排放最小化。

  第三,成功示范无三氯杀螨醇IPM螨害控制技术,提升农业种植水平,推进三氯杀螨醇替代。结合我国三氯杀螨醇应用特点,项目组织国内外专家,因地制宜,提出了集螨害预测预报、农民田间学校和无三氯杀螨醇螨害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示范技术体系,筛选出施放捕食螨、生草栽培、诱虫带以及应用环境友好杀螨剂等替代三氯杀螨醇的IPM关键技术8项,在山东沾化、陕西洛川和湖北宜都等示范市县的26个乡镇建立了技术水平过硬的螨害预测预报队伍,在26个乡镇的655个村成功开展了为期三年的IPM技术示范,示范面积累计达到46万亩,通过示范区和示范户辐射带动面积97万亩,超额完成45万亩示范任务。项目采用农民辅导员培训和农民田间学校等创新培训方式,培训人数多达47万人次,培养了一批农民带头人。示范区农产品产量和内在质量都得到显著提高,示范区3种农作物3年收益平均为4383元∕亩,比非示范区的纯收益高出980元∕亩,累计产生经济效益15.12亿元。示范技术得到了农民的广泛认可。目前,示范区已经全面停止了三氯杀螨醇的使用,实现了项目的预期目标。

  第四,适时制定全国推广计划,扩大示范效应,促进项目成果可持续。基于示范区经验,综合考虑全国螨害控制的特点,项目组织开展充分的调研、评估,并多次组织全国性磋商会,编制了《全国推广计划》,并于2013年 5月由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等印发全国农技推广部门实施。为推动落实,对外合作中心联合农业部种植业司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北京组织召开宣贯会,对《全国推广计划》的组织实施工作作出全面部署。通过《全国推广计划》的实施,将全面推进全国三氯杀螨醇淘汰工作、深化农业生产绿色防控和农药减量使用行动,提高农产品质量,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各方广泛赞誉、高度评价

  三氯杀螨醇项目的成功实施,获得了有关各方高度评价。在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2012年度全球成功故事评比中,三氯杀螨醇项目荣获一等奖,名列第三名。全球环境基金秘书处伊博黑马?索先生考察了项目示范点工作,观摩了农民田间学校学习班后,充分肯定了项目执行效果,称赞中国是全球履约工作的榜样和典范。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国别主任白桦先生称赞三氯杀螨醇项目的成功实施为中国实现无化学品风险播种了一颗种子,并肯定了环保部和农业部,以及三个示范地区等多部门顺畅的组织协调,称赞项目是跨部门、跨行业和跨区域合作的成功典范。审计署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服务中心领导考察了示范点并与当地农民进行交流后,总结说:“项目机制健全、管理规范、档案齐全、效果显著,农民欢迎、外方认可,替代了农药,促进了生产,提高了苹果品质,取得了环境等多方效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项目独立评估专家称“三氯杀螨醇项目机制健全、设计合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各承担方通力合作,从三氯杀螨醇的生产到使用各方面,完成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在IPM示范方面,在示范区形成了技术有效、经济可行、环境友好、农民喜好的技术体系,实现了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多赢”。

  项目的成功经验

  李克强总理在参观瑞士农庄时强调指出,注重食品安全和保护环境,是农业的生命线。三氯杀螨醇项目的成功实施恰恰为这一指示提供了一个成功案例。项目通过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探索了一条通过环境保护、通过环境履约优化农业生产的新路子。实现了环境保护和农业生产的共赢。

  第一,领导重视是后盾。三氯杀螨醇项目实施4年来,受到了各部门以及各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外合作中心领导多次亲赴项目现场第一线,第一时间解决项目瓶颈工作,为项目顺利执行提供坚实后盾。此外,项目领导小组均以县(市)长任组长,主管县(市)长为副组长,明确了项目实施的目标和责任。由于各级政府和领导的重视及支持,在财政资金困难的情况下,也能做到履约资金专款专用,配套资金及时落实,确保了项目顺利进行。

  第二,顶层设计是基础。通过大量的基础调研,深入分析了含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的生产情况及其对中国和全球环境的潜在危害,针对我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保证了项目有章可循。组织编制的项目管理手册,保障了项目运行管理的规范有效。此外,聘请了国际粮农组织的国际组织相关国内专家组成核心专家组,制定IPM执行方案,按工业的要求完成农业方案,从顶层规划项目执行管理、技术方案,并注重过程监督落实和调整,为项目成功的夯实了基础。

  第三,团队合作是保障。三氯杀螨醇项目的成功实施,很大程度取决于多部门的紧密合作。从国际到国内,项目团队体现出了一种积极合作的精神,UNDP与中国政府的合作、农业部与环保部的合作、专家团队与地方的合作、部门与科研部门。这种多方位的紧密合作形成的凝聚力,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

  第四,持续发展是精髓。三氯杀螨醇最重要的经验,就是项目目标符合国际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符合国家发展方向,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项目从目标上是落实公约要求,减少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对环境安全、食品安全、对全球生态安全的影响;从手段上不是简单地关闭生产,而是有针对性地帮助农民解决问题,提高农民的种植水平。从效果上,制定并向全国植保技术推广部门下发了《全国推广计划》,要求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项目成功的IPM经验,确保项目的可持续发展。